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院校名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所在地区 上海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81

院校介绍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校级领导兼任研究院院级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0名中上海市名中医。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

学校有18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生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7309人,其中博士生483人、硕士生1736人,本科生3706人,专科生458人,留学生926人;全日制在校生中港、澳、台地区学生123人。此外,成人教育学生3400人。每年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000余人次。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有20个本、专科专业(方向),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学校还有12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

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有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中管局重点研究室。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专业设置

 

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上海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规模和职能的扩展,随我校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于1996年10月改称为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下设19个教研室、1个研究室、1个实验研究中心(含1个公共实验室、7个专业实验室),辖属5个二级学科。现有教职员工184名,其中专任教师15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136名(占87%),正高25名、副高52名,终身教授3人。学院管理的在校学生近千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近200名。学院设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拥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中医各家学说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医古文学科、内经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学院加强与临床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积极开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科技史”三个市级“一流学科”的建设。

学院目前承担国家和部市级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6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部市级课题60项,在研科研经费达6492万元。近五年来,学院先后主编或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5本。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4门(实验中医学、医古文、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市级精品课程9门(实验中医学、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伤寒论、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腧穴解剖学、各家学说)。学院是全国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的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集体”。

学院名师辈出,名医荟萃,金寿山、刘树农、张伯讷、殷品之、张震夏、贾福华、沈济苍、万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维康、段逸山、柯雪帆、严世芸、赵伟康、严振国、曾兆麟、施玉华、顾文聪等著名中西医学家先后在学院任教任职。

学院还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访及学术交流频繁。学院有多名教授应邀赴境内外讲学(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在国际上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

中药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于1972年,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院近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层次中药专门人才15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中药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九十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全院教职员工的80%以上。

中药学院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全国首批授予点之一。现有中药学博士点,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硕士点。现设置本科专业有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英合作办学药学专业。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规模,坚持高层次、研究教育型和外向型的办学定位,走多规格、多模式办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130余名,本科生760余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中药科研领域,特别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药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中药复方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学院正以上海市教委中药学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学科优势,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针灸推拿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级针推专业人才。经过不断建设和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及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针推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科建设、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处于全国同类专业的前列。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有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宝钢奖”和“育才奖”先进个人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光荣称号。针灸推拿学获得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针灸学》2004年成为第一批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已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开展了针灸学网络化教学,不断探索针灸经典、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课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

在针灸经络基础、临床研究和针灸推拿诊疗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和转让专利十余项。

康复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承续了学科专业建设十多年的工作,在整合了全校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医疗资源的基础上,于2010年正式建立。根据学校“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学院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引进现代康复医学教育的理念,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标准衔接,并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与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和技术相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是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特色的康复医学人才的学院。

学院除设行政办公室外,有传统康复、临床康复教研室及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听治疗(ST)教研室。招收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和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四年制),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院设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分别授予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目前学院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5%。其中学科带头人、主要骨干教师承担着“东方学者”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085工程项目、上海市重点学位布局点项目等一系列科研和学科建设项目。

学院建有专业技术设备先进的PT、OT、ST实训室,并依托六家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实践,保证和加强学生各种康复技术训练的开展及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聘请海内外专家任兼职教授,引进海外核心课程20门,由海外专家根据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程授课,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院是全国首批实行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分化的院校。2013年凭借学校的优势资源及有特色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进入WCPT和WFOT两大国际组织的专业认证流程。还积极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海(境)外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开放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位课程项目和短期进修学习项目;每年选送三十名左右本科生分别去海(境)外高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职业水准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及加强师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具有深远意义。同时, 本校的优秀康复专业本科毕业生将在毕业后有机会直接去美国杜肯大学攻读康复硕士研究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作为大学新兴发展的重点学院,在全国的康复医学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力。

公共健康学院

公共健康学院是根据国家大力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为目标而成立的。基于学校中医传统健康和中医文化,在医疗服务之外做健康促进相关工作,着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生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药食同用研发与应用等,促进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医疗改革。培养既有中医思维,又有专业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知识,熟悉中医防治理论,具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健康服务能力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基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在中医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教育培训需求。

学院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积极与海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经常性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交流访学,以及邀请海外高校知名教授授课,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学科的国际前沿。学院通过组织海外访学沙龙、交流会等活动,扩大学生海外访学的影响和受益面。

学院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系和公共事业管理学系,下设有基础营养学教研室、临床营养学教研室、卫生管理教研室、健康管理服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和一个健康营养研究室。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现有教职员工30人,其中专职教师16人。下设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基础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中医人文护理教研室和中医人文护理吴霞工作室,在与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五家附属医院教学合作的基础上,相继与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东方医院、华东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医学儿童中心、上海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第一妇幼保健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

护理学院近年来同英国、澳大利亚,台湾、日本等境内外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开放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位课程项目和短期进修学习项目;每年选送十余名本科生分别去海(境)外高校进行为期二个月到半年的学习,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职业水准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及加强师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护理专科教育项目在2013年通过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的项目认证,并于2014年针对中外合作项目认证专家建议,进行了课程更新和大纲更新工作。2014年,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引进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核心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十余年来,学院培养了2000余名护理专业人才,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本、专科全日制学生904人,本科生规模稳居上海首位,并于2012年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基本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专业及学科建设水平处于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水平,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曙光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创建于1906年,为当时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院之一,位列上海市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省部共建研究型中医院。曙光医院曾荣获卫生部“全国百佳医院”称号,四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上海市唯一十六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医疗机构,多次获得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等。曙光医院还是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2005年作为上海市标志性医院建设工程的曙光东院在浦东张江落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医院已形成东西两院联动发展的格局。

医院拥有东、西二部,各项医疗业务指标位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位,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前列。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现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十二·五” 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已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位,863首席科学家1位。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制剂室是全国中药制剂和剂改基地。

医院设有教研室18个,承担本科专业2个: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临床方向五年制)。曾作为首家临床附属医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殊荣;2012年起,深入探索高校临床教学改革新模式;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50余项,获校级以上教学表彰数十项,形成了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的精品课程群,2014年获得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硕士学位授予专业11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生导师44名,硕士生导师188名。现有上海市教学名师1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2位,拥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15名、曙光名中医36名、曙光高级中医师36名,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

龙华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近50年来,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文明单位。2008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工作。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有中医外科、中医肿瘤、中医骨伤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病);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有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

医院积极探索中医传承工作的新思路,2001年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名中医工作室这一中医传承的崭新模式。目前医院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5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24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13个,医院名中医工作室31个,有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8名,上海市名中医21名。1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硕博士生导师114人。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香港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毕业实习等教学工作。目前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龙华临床医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学》、《内科学》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承担十余部国家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医院有校级名师工作室2个、名师研究室3个。

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学师资有力保障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岳阳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岳阳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7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医疗主体,整合中、西医各学科优势,积极开拓传统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道路,拥有针灸推拿学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推拿科、血液科、康复科、妇科、护理学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推拿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治未病学等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以及针灸科、消化科、风湿科、皮肤科、肾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预防保健科(培育)等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拥有针灸推拿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妇科、针灸推拿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推拿科、血液病科、妇科、痛风专科、胃食道反流病专科、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专科等7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

医院专家云集,名医荟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13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5个、医院名医工作室6个。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中管局重点学科带头人6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东方学者3名,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名。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承担国内外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七年制、硕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临床实习教学任务,现有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骨伤科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等20个临床教研室,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研究生导师2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9名,正副主任医师230名。现有市级精品课程2项、校级精品课程2项、作为主编、副主编等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8部。近三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团队3支,教学名师1名,金牌教师3名,优秀教材3项,学院注重构建基础宽厚扎实,中西学科并重的卓越中西医学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开拓的国际视野,科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兼备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学院每年本科、七年制、研究生毕业生人数达150人左右,近三年本科就业率分别达到100%、97.36%、97.56%,研究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100%,学生就业质量居全校医学类专业前列,就业范围涉及医院、学校、研究所、出版社等用人单位的诸多与中医药、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的岗位。

普陀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于1957年成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

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2004年经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有上海市名中医1人。医学博士后、博士、硕士294人。

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35项,市级荣誉192项。连续3届获全国文明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管理创新模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科教文卫体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管理创新模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并连续22年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医院拥有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研究所、实验中心、专科研究室、SPF级动物实验室和价值约2.73亿元的仪器设备。

医院有国家级重点学(专)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专)科4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1个。近5年来医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主持国家卫生部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27项,上海卫生局课题59项,上海市教委课题49项,SCI收录文章140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上海医学科技奖14项,上海中医药科技奖10项,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10项等诸多奖项。

医院承担教学工作有30多年历史,目前医院设中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妇产科学、儿科学等18个教研室。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理论授课和见实习带教,亦承担多家医学院校实习带教工作。医院有硕、博士导师91人,教授15人,兼职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兼职副教授5人。2006年起医院每年招生培养中西医结合本科生,至今已招收培养310名,招生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200名。200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有1名博士后出站工作。2009年4月医院接受了上海市教委和卫生局委托的专家对医院的临床医学教育质量及其保障机制进行的评估,成绩优秀。医院注重优化临床教学体系,通过示范教研室、示范教学病房建设及临床骨干教师、骨干带教老师等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中西医双导师制,成立教学团队,开展PBL教学、双语教学等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成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基地,目前有中医内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医学影像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中医全科8个培训学科。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以国医大师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上海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

医院临床科室设置齐全,现拥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6个;上海市优势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医院同时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临床药物试验机构。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设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并与上海市中医老年病研究所合作成立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老年病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市中医医院为首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在保持鲜明中医特色的同时,医院配置大型医疗设备,如MRI、64排128层CT、DR、CR、DSA、大型生化仪、聚焦超声刀、主动康复设备等,为患者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目前,学院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7人,在院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本科生100余名,留学生90余名。结合医院中医特色,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出版了《草庐丛书》及一系列临床教学辅导材料,建立了中医教学示范病区,中医思维实训室,在上海最早开展医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与创新研究,以高层次中医传承教育为重点,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临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人才。

医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在坚持发扬“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院训精神和“服务百分百,医患零距离”服务理念中,形成了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坚持发扬中医药特色,以学科发展为龙头,致力于打造代表上海中医药水平的精品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