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宜宾学院

院校名称 宜宾学院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四川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四川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625

院校介绍

  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白酒之都”宜宾市。全校占地1050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上亿元,藏书274万册(含电子图书145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

  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媒、数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外国语、政府管理、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化学与化工、法学、教育科学、体育、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美术与艺术设计、音乐与表演艺术、经济与管理、矿业与安全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酒文化、川茶等18个二级学院。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6个,专科专业36个,涵盖文学、艺术、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近15000人。

  学校和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学习;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是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的高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同时与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 400佳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09年以来,学生参加国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获奖层次明显上升,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03个、省部级奖项193个,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师范生化学专业教学素质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竞赛的国家级一等奖15项,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树立了“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的治校理念。在这个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内部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坚持“办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为教师成功搭建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服务理念,坚持“遵守学术规范、弘扬学术传统、坚守学术品格、追求学术精神”的治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历史使命,实施 “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 “务求实干兴校,力戒空谈误事”工作总要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把握转型发展机遇,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打造特色发展品牌,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9人、副高级职称277人,博士82人、硕士435人,市校共享博士3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四川省第三届专家评审(议)委员会评委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另聘有二级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校外专家150余人。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2511”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重点实施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及学历提升暂行办法,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带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凝练教学团队、创新学术团队,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全面、教艺精湛、结构合理、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充分适应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学科研

  学校大力倡导教学观念转变,积极鼓励教学实践创新。鼓励开展课程建设新探索,凝练创新思维能力课程特色,拓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平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彰显应用创新课程方向个性,整体推进“1+3”课程体系质量建设和效能建设。鼓励教师开展研讨式、参与式、启发式、合作式等教学探索,着力打造各类课程经典教学的创新范式,形成具有独特性和自主知识产权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全面推进以课程目标、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模式、资源建设及考核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实践综合改革。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为学生个性彰显和全面发展创造成才条件。

  学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自2001年合并建院以来,学校教师出版著作2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500多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录670多篇。专利授权2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含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和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 “2011”协同创新中心—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酒文化酒产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发酵资源与应用实验室、香料植物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过程分析与控制实验室;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幼儿园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宜宾学院学报》和《宜宾学院报》。

  校园文化

  学校现在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平台、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平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主要包含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绿茵杯足球赛、篮球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校园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

  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四川省的竞赛成绩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非专业舞蹈《金沙江号子》获金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新航道杯”全国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推新人大赛等比赛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若干。

  学校现有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欢会、演讲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环保协会、英语俱乐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广播通讯社等近50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社团文化节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奖助工作

  学院学生奖助工作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和“逐级认定、分段评审、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使我校奖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学校对全校学生的奖励和资助形式多样,渠道畅通,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每学期一次),全年受奖面42%;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选派出国留学的学生还可申请出国留学奖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还可以申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扶贫帮困和勤工助学的渠道,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上岗,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还多方面开展“社会资助工程”,已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助学金,搭架了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救助桥梁。

  地域优势

  宜宾学院的所在地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东与泸州市毗邻;南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接壤;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濒自贡市。处于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之地,川、滇、黔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宜乐高速公路、西南出海通道横贯市区。距宜宾城中心7公里建成的宜宾机场,有飞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沿金沙江、石门江可至云南绥江、盐津滩头,溯岷江可达乐山、成都,顺长江经重庆、武汉,东下到上海。宜宾是四川省内具有"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宜宾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川南明珠的“蜀南竹海”、姿态万千的“中国石海” 、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及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风景名胜。宜宾学院就座落在“五粮液”飘香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学校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酒圣路8号

  邮政编码:644000

专业设置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前身为宜宾学院中文系,始建于1978年,是宜宾学院首批建立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4个本科专业和文秘、语文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学生1400余人。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人;博士、硕士29人(含在读),客座教授8人。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拥有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团队“应用型中文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团队”;建成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演讲学”“写作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8门 院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影视鉴赏”“申论学”“大学语文”“文学概论”“现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宜宾学院品牌专业;获四川省优秀教 学成果二等奖、宜宾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典籍文化研究所”“大众文化研究所”“中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语文课程研究中心”等四个学术研究机构; 近年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编)著30余部,获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注重学生实践活动。拥有校级学生社团6个:“演讲爱好者协会”“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合会”“影视协会”“对外汉语交流协会”“大学生曲艺协会”;“江岚文学社”2004年还被省团委、省学联评为“四川省高校明星社团”。建有“演讲语言艺术”“典籍文化研究”“文艺创作与鉴赏”等三个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团队,参与活动的院内外学生达40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媒体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学生论文在《宜宾学院学报》发表2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选目80余篇。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广泛联 系,在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考研等方面均有较密切合作。每年都从大三学生中遴选一批优秀学生赴同济大学交流学习。同时,我院师生与美国贝宁迪学院、喀麦隆杜阿拉大学建立有专业对口交流关系。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志在考研的学生专门开设有硕勋励志班,近几年,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考研率在宜宾学院名列前茅, 有数十人考取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十数个省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以“厚人文、强能力、会做人、广就业”作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必将为就读文新学院的莘莘学子迎来美好的明天。

  2013年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广播电视学(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本科)、语文教育(专科)。

数学学院简介

  数学学院前身为宜宾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的三个教学单位之一。1984年改科为系,2001年学校升本后更名为宜宾学院数学系,2010年3月更名为数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专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约850余人。

  数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48人,其中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5人,特聘教授5人,客座教授4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15人。另外还聘有名誉院长1名。在学院的内部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优秀主讲教师3名。

  数学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立了专门的数学研究所。近三年来,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六部,在Poi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Journal of Inequilities and Applications、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数学进展、应用数学学报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承担了两项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8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校级科研、教研项目。

  数学学院在办学特色上总体工作思路是:做强原来的师范专业,积极发展实用的非师范专业,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教育和经济,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学院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分别组建了四届应用数学硕勋励志班和三届理科硕勋创新班。通过选拔组建硕勋班,提高了数学人才的培养层次,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规格,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硕勋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数学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个,四川省一等奖6个、省二等奖6个、省三等奖9个;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四川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8个。其中理科硕勋创新班的学生表现特别突出,有3名同学获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全国二等奖。

  数学学院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多,多名学生被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985和211院校录取。其中数学学院09级应用数学硕勋励志班崔文倩、李晓琳、欧小平三名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并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数学学院积极与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努力把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技能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和学校优质生源基地,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与学生创业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十余载春秋华实,三十余年桃李芬芳,数学学院为社会培养了3600多名合格的本、专科学生,他们中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有大中型企业总裁、高校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优秀县委书记、特级教师、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已经成为了祖国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2013年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数学教育(专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School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简称“物电学院”)是学校“首批示范性二级学院”建设单位,是学校2009年6月首批成立的四个二级学院之一,其前身最早为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科,始建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已有“物理学(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机械电子工程(工学)”、“通信工程(工学)”等5个本科专业以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3个专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2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科建设蓬勃发展,现有“物理学”校级一级重点建设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校级二级重点建设学科、“计算物理” 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电子设计与工程应用”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计算物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宜宾市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建有《力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电子设计制作创新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技术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30个专业实验室,完全满足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在福建厦门、四川成都、绵阳、宜宾等地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

  物电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0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中博士11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1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4人,宜宾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人,宜宾市拔尖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强,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分别由高曾辉教授、孙亮博士、邓凯博士承担),四川省科技厅项目4项(其中科技支撑项目1项)、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或应用型项目共计6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达600余万元。此外,在Phys.Rev.Lett., Phys. Rev., Chem. Phys. Lett., Appl. Phys. Lett., J. Phys., Phys. Lett., Chin. Phys. Lett., Chin. Phys.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150余篇。

  长期以来,物电学院在学校 “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度重视学生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三心四能”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全国兄弟院校同行专家们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在参加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校在电子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的历史性突破。在2010年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次喜获佳绩,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总成绩名列四川省同类新建本科院校第一。在2011年第十届“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学生除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作品“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外,其余7项作品还荣获了四川省一等奖1项,四川省二等奖5项,四川省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同时,我校荣获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组织奖”。在2011年的第三届全国“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和“优秀团体奖”的优异成绩。在2012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和“优秀团体奖”的优异成绩。

  为践行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卓越电子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物电学院开办了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的电子设计创新硕勋励志班,该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习,为学生考研深造和参加全国及四川省电子设计竞赛提供良好条件。此外,我校和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物电学院现有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专业进入首批遴选专业,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2+1.5+0.5+2”模式,实现六年本硕连读;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4+3”模式,实现七年本硕连读,获得德国制式硕士工程师文凭和德制工程师资质。

  多年来,物电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精于实践的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了企事业工作单位的骨干,成为了公司管理者,或电子高新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涌现出诸如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及博士生导师屈中权教授、五粮液集团公司副总裁朱中玉等一大批优秀校友。此外,每年还有大批应届本科毕业生踊跃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近年来,已有相当多的优秀学生被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著名“211/985”高校的优势热门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热烈欢迎高中毕业后有志于物理电子、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等学习的优秀青年报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铸就辉煌人生!

  2013年招生专业:物理学(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80年。现有教职员工80名,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5人;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8人,博士1人,硕士35人;出国留学人员17人,外籍教师4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师范类)、日语(非师范类)两个本科专业及英语教育专科专业。设有英语、日语、大学英语教研室计6个;设有语言培训中心,对外进行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初、中、高级培训;同时开展成人脱产、半脱产学历教育;设有语言实验中心及学习自主学习中心,供学生自主学习。

  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实习生优质课比赛”并连续多次荣获文科组一等奖;多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选调生和公务员。

  外国语学院长期举办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日语脱口秀”、“英语角”及“畅流日语交流会话”等,外国语学院注重学生就业工作,广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了数千名合格的外语教师,为外贸、旅游、外事等单位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其中多数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骨干、各部门的管理能手,有的已成为省、市、县级的先进模范。

  外国语学院秉承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发展为指向,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努力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外语学院发展新思路。

  2013年招生专业:英语(本科)、日语(本科)、英语教育(专科)。

法学院简介

  传承政法系、法律经济系、法学与公共管理系的历史,肩负整合优质资源、重点发展的使命,2007年6月正式成立法学系,2010年更名为法学院。现有法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法律、社区服务与管理两个专科专业。已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六门校级精品课程和法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2009年社会工作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硕士生导师1人,宜宾市学术带头人2人。多数教师具有司法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在宜宾市相关单位担任专家、客座教授、仲裁员、人民陪审员等社会职务。近三年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40多项,所承担的教育部科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科研课题均为宜宾学院的首次突破;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此外,还聘有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10余名知名教授为我院的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目前,法学院已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在四川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法学院重视质量工程和学生能力培养教育,明确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中心,以法学专业刑法学硕士点申报和社会工作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成教发展为经济保障,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以司法考试、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研究生入学率、就业率和科研成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指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和发展思路”。先后获得学校先进党总支、“质量工程”优秀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平均达到70%,名列全国前茅;2011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接近30%,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法学院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2013年招生专业:法学(本科)、社会工作(本科)、法律事务(专科)。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在二十多年办学历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教学、科研过硬的教师队伍,初显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的特色,已成为学院骨干教学与科研单位。目前,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生态学五个本科专业。有生物学、生物工程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有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生物工程。

  近些年来,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秉承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人才校企共育,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学校“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的要求,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课程制度为重点的、突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28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在读7人),硕士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四川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农业部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宜宾市拔尖人才4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聘请有6名211高校、企业的博、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为客座教授,2名名誉院长;建设了“生物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含23个生物学基础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近6000M2,实验仪器及专业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建设了近二十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教师依托“白酒生产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油樟资源利用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应用生物技术校级创新团队”、“长江上游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校级创新团队”,以“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南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院级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研究所、作物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为平台,围绕地方特色资源与地方经济特点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了固态发酵系统中微生物资源、发酵工艺和副产物资源利用研究;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两栖爬行动物与长江上游珍稀濒危动物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研究;长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17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4项,科研经费逾1000万元,年均发表科研学术论文40余篇。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相关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将按照学校“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二三四”服务社会体系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紧跟学科发展和时代的步伐而阔步向前。

  2013年招生专业:生物科学(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物工程(本科)、农学(本科)。

化学与化工学院简介

  化学与化工学院是一个拥有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理工科院系,其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升本后的2002年设立化学化工系,2009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人,拥有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工技术专科专业。五个本科专业均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并与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与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3人,客座教授6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宜宾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宜宾市拔尖人才1人,宜宾学院“教学名师”2人,宜宾学院“师德标兵”2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4人,校级教学新秀4人。

  学院建有“宜宾化工与轻纺研究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宜宾研究基地”、“同济大学--宜宾学院长江水环境研究联合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环境保护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所”和“药物合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教师们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已出版3部专著,在国内外刊物Progress of Energy & Combustion Science、Journal of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Catalysis Communic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40余篇),承担及参研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校级课题29项,横向课题14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题4项。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院资料室藏书2.5万余册,国内外专业期刊40余种。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基础化学、有机精细化工、高分子、反应过程与分子工程、化工原理、机械制图、精密仪表、制药、水环境、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装置、水处理装置以及金工实训等各类专业实验室。拥有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光谱、分子荧光光谱等精密教学仪器设备。实验用房近45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逾千万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各专业实习基地,如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江安鸿源化工、宜宾天原股份公司、丝丽雅集团、宜宾市环保局(九县一区环监站)、宜宾纸业、宜宾清源水务公司、福建闽江人才服务中心、厦门深厦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宜宾市各初、高中等,完全能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为社会在基础化学、化工与制药、资源环境等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福建、广东、上海、陕西等各级各类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宜宾天原集团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泸天化、云天化等大型化工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我院与宜宾天原集团股份公司等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每年向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学生毕业后,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可优先到该公司就业。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和质量逐年提高。2009年、2010年、2011年我院学生参加“三井化学”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分获华西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上都获得全国三等奖。2010年我院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生化学专业教学素质大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6项,全国三等奖5项,大赛成绩在四川省所有参赛高校中名列第一。

  2013年招生专业:化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政府管理学院简介

  政府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政史系,历经政法系、社会科学系、政治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09年11月正式更名为政府管理学院。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招生: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建有校级学术机构公共管理研究所。特聘宜宾市市长徐进、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成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为政府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特聘)1人,硕士生导师1人,特聘教授1人,客座教授2人,专兼职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6人,形成了一支学科、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获省、市及学校授予的荣誉称号。

  学院践行以师生为本位,制度为保障,变革为动力,政风带系风的管理策略,秉承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和学院“契约精神、天下情怀,人而仁道、志于智行”的人才理念,以及“学术化、社会化、实践化、仿真化”的专业工作思路。积极构建谦逊大度、朝气蓬勃、生动有序、严谨高效的组织文化,在教师中倡导知行合一、理想主义、批判精神、敬畏包容的知识分子人生姿态。努力营造清明的管理环境,健全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严谨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成才环境。多项工作位居学校前列,连续七年获得学生管理量化考核第一名,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总支,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评为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近年来,伴随质量工程建设,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建成省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省级精品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公共事业管理学”。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奖项。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考研、考公务员、外语四级和计算机考试均有较高的通过率。特别是公务员考试成一枝独秀,多年来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招考一项我院一直遥居全校榜首。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近3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人才,部分学子已经成长为地方政府领导、商界名流、学术精英、教育楷模。

  政府管理学院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生加盟,我们良好的育人环境将为你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3年招生专业:政治思想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

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是由原宜宾学院心理与教育学系、学生技能培训部整合而成的二级学院。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支撑”。现有小学教育(含初等教育专科)、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3个全日制专业与学前教育、美术(书法方向)、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5个成人教育专业,负责全院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17个师范类本科专业5000余人的教育理论教学和教学能力培养;现有4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1名,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4人,硕士18人。 学院现已建成1门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教育学)、1门校级重点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1门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原理)、7门校级精品课程(教育科研方法、普通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论);先后申报数十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评论》、《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 近年来,我院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成了心理学实验室、专业琴房、舞蹈房和30余个专业实习基地,现有四川省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宜宾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教师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中心、书法人才培养中心等多个研究与培训机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招生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学前教育(本科、专科)、小学教育(本科)。

体育学院简介

  宜宾学院体育学院创建于1995年,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有正副教授18人,客座教授3人,有博士、硕士17人,有国家级裁判3人、国家一级裁判23人,现有在校学生937人。

  体育学院机构设置有院行政办公室、院党总支办公室和八个教研组(理论、田径、球类、武术、公体、体操、小球、教师技能教研组)。

  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上,体育教育专业被学校评为二级重点学科,以及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在科研工作上,承担省、厅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30余项;先后出版编著8部、参编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体育学院高度重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平台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大专业实践力度,凸显办学特色,彰显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各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四川省以及川南高校大学生运动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群众体育工作开展出色,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近几年体育学院培养的学生分别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有多名学生考上公务员、选调生;2008届毕业生严克美同学在2010年5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在2012年8月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体育学院教学设施齐备,现建有体育馆、乒乓球房、体操房、健美操房、健身房、塑胶田径场、室外篮球场、室外排球场、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建有运动解剖生理实验室、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和体育保健康复实验室,能有效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为贯彻学校“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理念、制度、实践”四维一体的治校方略。体育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以及基层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与管理能力,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具有竞争力的应用人才。

  2013年招生专业:体育教育(本科)、社会体育与指导管理(本科)、体育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3人,讲师22人,助教1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3人,博士11人(含在读博士8人);1名留学回国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宜宾学院学科带头人2名;宜宾学院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宜宾学院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4人;校级教学新秀2人;宜宾学院师德标兵1人。同时,聘请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4人。

  学院内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公共计算机、学生就业等教研室。

  学院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工作,为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提供保障。各专业现配置有仪器设备2200余台件,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达近3800余平方米。设置有网络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与通信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与应用、软件开发与创新、影像工程技术、摄像与编辑、计算机辅助教学、非线性编辑、教学设备组装与维修、微格教学、图形图像、数字音频、美术设计等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不仅保证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和培养操作型、实用型的专门专业人才的需要,而且为学生自主型、开放型的创造性学习实践提供了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平台。

  学院教学、科研、育人并举,成果斐然,多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工委、宜宾市委市政府、宜宾学院表彰奖励。近年独立开展省级、市级、校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0余项,宜宾市科技局项目10余项。已圆满完成80余项,在研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编撰专著、教材20余部;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通信学报》、《计算机科学》、《光学 精密工程》、《光电子-激光》、《计算机科学》、《四川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8篇、被EI及ISTP检索30余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切实践行“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不断加大学生创新团队工作力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强烈好奇心、持续进取心”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不断加强与各级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

  2013年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技术学(本科)、软件工程(本科)、图形图像制作(专科)。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简介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美艺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学院“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念引领、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治校方略。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立足宜宾、服务西南、面向全国。

  美艺学院办学多年来,在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教研及教改方面都积累了较为的丰富经验。现有美术学、设计学二个一级学科,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四个专业。为适应社会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多渠道的就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开设广告包装设计和数码媒体设计二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开设室内外装饰和景观设计二个方向。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多名。历届本科毕业学生以其良好的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美艺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拥有一批富于教学经验与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构成了美艺学院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参加国内美术展览和设计展示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金、银奖章和其它重要奖项。

  美艺学院对外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聘有多名外籍和国内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学术讲座,美艺学院教师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形成了适宜于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艺术氛围。

  美艺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近1万平米的艺术大楼,各类教学设施较齐全。美艺学院建设了5个多媒体教室,总座位数约340个;设计实验室5个,拥有计算机220台;艺术展厅1个,各类专业课教室43间,图书资料室1间,各类专业资料5万余册。

  针对美术专业特点,美艺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积极进行教学实习基地开发和建设,与地方企业事业共5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环境,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

  2013年招生专业:美术学(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环境设计(本科)、产品设计(本科)、艺术设计(专科)。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简介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始建于2001年,现有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其音乐教育历史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29年。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94人。历届毕业学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特聘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谨义为声乐客座教授,聘请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院长、教授胡其征为我院舞蹈客座教授,聘请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的张静远博士为钢琴客座教授,教师中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声乐学会会员4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1人,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5人,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0人,四川省舞蹈协会会员2人。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一百多篇。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师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表演、各种大赛中获奖:1988年获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中央电视大奖赛荧屏奖(美声唱法)、2002年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十佳歌手(民族唱法)、2003年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十佳歌手(民族唱法)、2004年获全国推新人大赛民歌原创歌曲表演唱金奖(民族唱法)、2004年获四川省城市电视文艺大赛声乐一等奖(民族唱法)、2007年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声乐类铜奖、2008年获第三届艺彩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盛典器乐组金奖(钢琴)、2010年获“贝尔冈齐”国际声乐比赛成都赛区 优秀奖、2011年获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党在我心中”歌咏比赛一等奖、获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银奖、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三等奖、舞蹈师生联合创作、表演的歌舞作品获省级奖七项,阳翰笙文艺奖四项等。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现有能容纳500人的现代化演播大厅。拥有面积6000平方米的音乐教学大楼,内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琴房、舞蹈房、专业形体练功房、听音室以及资料室、保管室等,有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古筝、小提琴、二胡等各类乐器,以及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磁带等各种资料。

  2013年招生专业:音乐表演(本科)、音乐学(本科)、舞蹈表演(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2001年8月我校成立管理系。2009年6月,我校正式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和物流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1个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885人。“企业管理”是学校重点学科。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办工程硕士班。学院开设有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半脱产学习、函授等经济、管理专业。建有“现代管理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对抗实验室、金融实验室、财会实验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土力学、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共11个实验室,实习基地18个,就业基地23个。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正副教授30余人,客座教授8人,2名硕士生导师。有硕、博士生40余人,有院教学名师2名,院十佳教师1名,师德标兵3名,宜宾市学科带头人2名,1名教师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教学质量工程情况。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项,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获省教育厅本科工程立项,获校本科教学工程子项目6项,获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多项。有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4门,“工商管理”教学团队获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工商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教师科研情况。学院有“应用经济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有“地方经济研究中心”、“会计研究中心”、“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近300篇。主编、撰写论(编)著10余部。近几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市校科研课题60多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宗旨,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和优化育人环境,培养“三心四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践行尊师固本,名师兴院;德业双馨,风范育人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坚持观念为先、制度为要、教师为本、执行为基的管理理念。开创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市场相连,省内外与海外合作的立体交叉式办学模式。

  这里是国家公务员的诞生地,准经理的摇篮,商界人才的基地,经济管理类师资的园圃,这里是您理想的学苑,是您美好未来的起飞之地!

  2013年招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工商管理(本科)、财务管理(本科)、旅游管理(本科)、物流管理(本科)。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是宜宾学院根据部分宜宾市政协委员的联名议案于2009年新成立的学院,是宜宾学院“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两个基本的办学宗旨在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方面的具体体现。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伊始即得到宜宾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为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发展保驾护航。校内外专家对新专业的审批进行了充分论证,与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表达了强烈的用人意向。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现有专职和兼职专业教师13人,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教授2人,博士8人。在现有师资基础上,我院将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和壮大我院的师资力量。近年来,承担着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80余篇(次)。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矿业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奥集团、兴文五星集团等省内大型企业和我院在人才培养、科研方面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院设有“采矿工程(本科)”、“煤矿开采技术(专科)”和“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三个全日制教育专业和“采矿工程(本科)”“安全技术管理(专科)”、“煤矿开采技术(专科)”三个成人教育专业。正在申报 “安全技术及工程” (本科)全日制教育专业。学校设有水处理(给、排水)、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采矿工程综合实验室、采矿安全综合实验室,芙蓉矿务局的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可供利用实验教学仪器设备400多万元。

  我院基本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以育人为根本,以矿业、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为特色,以服务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努力建设在川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工科院系。

  2013年招生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煤矿开采技术(专科)、安全技术管理(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