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院校名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四川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四川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557

院校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

专业设置

  大气科学学院简介

  大气科学学院起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都气象学校气象专业,具有六十余年的建院历史。建设有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所校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气象台标准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实验室,全国最完备的大气模拟实验室等。大气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二大气象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地理科学教指委大气科学分委员会成员单位,是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四川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气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解放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大气科学专业“国防生”培养单位。“大气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殊专业,“气象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

  大气科学学院现有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专业两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包括普通生、国防生和定向生;现有大气科学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位点,并开展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2011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本科生在读人数共有10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近200人左右,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160余人。

  大气科学学院教职员工40余人,博士比例达70%。学院固定人员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IPCC特聘评议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十一五期间,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承担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

  大气科学学院一贯重视高品质的教学质量,且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管理严格、治学严谨,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意识。近几年来,大气科学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保持100%。学院的毕业生在全国气象系统、民航系统和部队系统的气象部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气科学学院已经为我国气象、国防、民航和环保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气象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

   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是学校“气电结合、以电为主”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点,是国家气象探测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有正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2人,比例为63%。拥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四川省教学名师、是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四川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场生物效应及仪器实验室。设置有5个专业教研室、6个专业实验室、1个自动气象观测场。

   学院目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学生约2000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同时承担第二炮兵部队国防生培养任务。

   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注重电子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融合,在目前已经开展的科研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建立9个科研团队。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近千万元。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和气象行业专项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转化成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先后研制了WRDPS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数字化雷达、X-波段数字化双极化雷达、车载移动式天气雷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等多个产品,性价比高,先后6次获得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省部级二、三等奖,产品已遍布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为中西部地区的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等活动。自2006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3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4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8人获得省二等奖、25人获得省三等奖;在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各项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促进本科学生毕业实习工作,我院自2004年开始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同3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单位挂牌建立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

   长期以来,我院为气象、电子信息工程、国防、民航等部门和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管理学院简介

  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招生领域。举办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10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8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博士16人。教师中有四川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学院先后聘请了2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并聘请了50多位知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职业导师。

  管理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近年来,每年都派出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以及港澳地区交流、学习。现已同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美国东华盛顿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泰国蓝实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交换学生、实习项目和教师互访等方面开展合作。

  管理学院设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所、旅游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所、人力资源与心理应用研究所、策划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所、实证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有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模拟管理实训中心、物流工程实验室,与校外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立足社会需求,依托我校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竞赛活动为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大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近几年连续获得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校期间,为学生专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物流管理师、导游、公关员和文秘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相关认证服务,帮助学生塑造职业竞争实力。

  光电技术学院简介

  光电技术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光电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办学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下设4个专业教研室和3个专业实验室,另设有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为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下设力、热、电、光等14个分室。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国家级、省级专家3人,教授8人,副高职称教师16人,博士21人,硕士17人(含在读博士3人)。

  学院拥有条件优良的科研平台,信息材料及器件化应用实验室正在申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力加强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建立了6个研究团队。近年来,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80余篇,科研经费和项目数量稳步增长。

  计算机学院简介

  计算机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工程两个培养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专业。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8人。学院建有数据库、组成原理与接口、媒体制作与开发、演播及摄录编实验室;拥有周立功卓越工程师开放实验室等3个学生创新平台;与戴尔(中国)公司建有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建有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以智能工程、图形图像处理、云计算等研究方向为依托,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局面。计算机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1.2.3”卓越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转换,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适宜学习环境。

   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控制工程学院以测控技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新能源及其应用为主要学科专业。现开办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并与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共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同时设有控制工程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和机电控制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教学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同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等多位科研院所著名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授。控制工程学院对外学术交流广泛,获较多的科研、教学成果。近年来,获省部级三等奖3项。近五年来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

   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在不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原则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化工程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同时,学院每年从大三学生中选取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成创新教育实验班,每人单独配套实验设备,单独授课。2006年在四川省率先开展了本科生“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认证工作。近几年有百余位学生在全国和四川省“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大赛、机器人足球大赛、智能汽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近三年来控制工程系学生主要在通信、计算机、仪器仪表、工矿企业、研究所、国防、电力、石化、航空、邮电、交通、气象等行业就业,从事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测控工程等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学院简介

  软件工程学院是在国家和四川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 “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并熟悉前沿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设专业和四川省特色专业,建有3个用于本科教学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气象信息共享与数据挖掘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教育方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已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生和培养。

  软件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10人,硕士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师都有多年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开发经验完整地结合起来,并用最佳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室13个,建有软件生产实验中心、软件工程实验室、并行计算实验室、3G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精神指导下,软件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

  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的IT企业合作,建立了“甲骨文(Oracle)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育中心”,以及“索贝数字媒体资料应用联合实验室”等三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实现校内外一体化专业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真实地体验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实现“高质量、零距离”就业。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严格管理,学生学风端正,积极上进。近年来,软件工程学院的学生在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科技竞赛全国银奖3项,四川省金奖3项,银奖2项;学院200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丁睿同学,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本科生代表,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学生以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很强的实践能力、系统化的软件工程训练、很强的编程能力等优势和特点,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肯定。不少同学签约到IBM、Oracle、微软、华为、联想等知名IT企业。

  商学院简介

  商学院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工程5个本科专业,并于2009年开始开展会计学双学位教育。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金融学三个研究方向。同时开展农业推广专业硕士教育,在“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下开设“涉农产业组织与管理”、“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灾害保险与农村发展”三个研究方向。学院与美、英等国开展多个合作办学及教育交流项目,与美国楷博国际教育集团开办有ACCA培养项目。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能力强。全院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7人、博士18人、硕士4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20人,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学院现有网络财务实验室、国际贸易与金融实验室和金融与财会研究所,在各行业建有50余家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同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展会计类、报关类等各种职业培训。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成绩显著。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2项,参与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12项,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项,优秀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学院以育人为己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院党总支荣获“2008—2010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院分团委荣获“成都市优秀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近年来,在学科专业竞赛中,学院学生屡获佳绩,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赛三等奖、“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毕业生专业素质、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社会声誉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数学学院简介

  招收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本科生。基础数学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为国家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现有职工62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24名,17人具有博士学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选1名。

  学院的教学教改和科学研究全面为人才培养服务,先后主持和参加全国教改项目2项,四川省级教改项目5项,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项;《微分方程数值解》、《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出版国家规划的“十五”和“十一五”教材两套, 国际工程教育教材《数学实验—基于CDIO》一册。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跨越了传统理科专业的培养定式,突出一般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形成以数学学科为主干,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社会需求为目标的“理工融合”模式,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和校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进行技能实训和职业实践,满足人才市场对中高端软件人才、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与处理人才的需求。

  学院的学生的风采不断展示在国内外大赛的舞台上,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奖60余项,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奖近10项,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竞赛,夺得了5个Honorable Mentioned奖励。

  近年来,毕业生大多数在IT行业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等工作,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数学基础扎实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通信工程学院源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于1978年即开始招生,其前身为1951年建校初就开始招生的气象通信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先后隶属无线电系、电子技术系、通信工程系和通信工程学院,到目前已有30届毕业生,毕业学生近50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在校本科生近1100人。教职工包含41人的中青年结合、敬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和9人的教辅行政人员。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博士13人,硕士生导师21人。部分曾海外留学和有多年的国外著名公司的工作经验。

  学院下设通信工程和微电子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之一,是我校建立最早的二个专业之一,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培养了大量的通信技术类人。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也是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学院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授予权同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通信工程学院设有4个专业教研室、7个学院级研究所、一个工程中心,有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两个实验室,同时建有“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统计学院简介

  统计学院是我校传统特色学院,统计学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六十年多来,先后为全国统计系统培养了三万多名优秀统计人才,被原国家统计局长张塞誉为“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学院拥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国家统计局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开放实验室“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实验室”、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干部培训基地。是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统计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等重要学术职务单位。

  统计学院共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9人。近3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计划项目、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等3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

  统计学院紧密围绕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实际开展统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四川和西部基层政府部门、金融行业等输送实用性统计专业人才,已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统计人才培养及科研基地。统计专业现设有政府统计、保险精算与金融统计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党政部门、金融系统和企事业等单位,实现了高质量就业目标。

  外国语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5人,其中专职教师85人,另聘有数名国内知名教授和外籍专家。在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学院紧紧抓住育才、引才、用才的关键环节,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先后选派了20余名专职骨干教师分别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进修、攻读学位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广大教师积极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要求,自觉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崇尚责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研室,分别承担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

  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的英语课程,注重各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文化节、外语俱乐部、英文讲座、演讲、影评、歌舞、戏剧、英语素质拓展训练、西博会志愿服务、欧洽会志愿服务等。英语专业学生还可参加学校组织的留学和海外实习实践项目。

  我院学生在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中成绩较好,特别是06级英语专业学生在08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次性通过率达94.49%,其中优良率为39.81%。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全国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了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首届中国成都农业博览会、全国性的演讲比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四名学生被评为“欧洽会”成都市优秀志愿者,三名分获2010年、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另一名获得第十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川渝赛区决赛二等奖。我校的湿地行动2006年荣获全国二等奖,我院两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获“优秀湿地使者”称号。

  网络工程学院简介

  网络工程学院下设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四个专业。现有教职工62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8名,博士14名,在读博士13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开发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在校本硕学生1200多名。重视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团队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密码技术与通信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气象信息网络、无线与移动网络和新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六个教学科研团队,团队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

  短短几年来,已将网络工程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我院陈运教授主编的《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获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采用;“信息论与编码”和“应用密码学”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30余部,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0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EI和ISTP检索70多篇。特别是陈运教授带领的密码技术与通信安全团队在边信道攻击与防御、安全密码芯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陈麟教授带领的信息系统安全团队在单向传输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学院高度重视科技、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成长、成材、成功为目标,以角色为核心,以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因此,学院根据工程教育的规律,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实施专业导师制,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使得高年级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同时引导优秀学生进行科技创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还积极举办科技竞赛,有些大赛已经成为省级大赛,如网络设计大赛、信息安全设计大赛等。为了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如与日本的株式会社CIJ、東芝株式会社等日本知名企业,共同组建对日计算机网络人才培训部,培养的合格学生由日方企业面试接收到日本工作;与美国SIGEMA公司合作培养网络测试技术人才;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新加坡新电公司、法国智乐公司、联想和金山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同时还组织了思科、CIW和网络测试等专业认证。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专业技能,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就业岗位、地区和薪水待遇在同类院校中保持优势,2010年据第三方公司麦可思调查,我院的毕业率在95%以上,平均薪水在3176元,在四川地方高校中位列前茅。

  为了“立足高质量就业,培养杰出校友;发展高水平科研,造就知名大师”,网络工程学院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根据四川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面向全国需求,紧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型人才,力争将我院建设成为西部重点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文化艺术学院简介

  文化艺术学院主要承担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语言文化、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全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及管理工作。

  学院现有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艺术设计4个本科专业。教师队伍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8人。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在传统文科的课堂教学中尝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走出教室,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活动。自2006年以来,本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3人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竟赛二等奖、4人获得四川省级一等奖、5人获得省三等奖;市、院级奖项多项。2010年,社会工作专业8名学生参加香港土房子社工实务培训,一名同学获得第七届“约翰·凯瑟克爵士”全国社会工作奖励。近年来,艺术专业多幅学生作品入选“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在“中国网络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四川省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四川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得佳绩。

  资源环境学院简介

  具有科学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本科生等多层次办学体系。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授权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专业5个本科专业,初步建立了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的才培养格局,逐渐形成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系统分析,大气污染控制、资源环境遥感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四川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专业实验室。

  全院教职工30余人,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11人。目前在校本科学生近10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2项,横向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达71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88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刊物16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共计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

  学院历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更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07年以来,学生在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国家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共7人,本科获国家奖6人,省级奖4人;挑战杯科技竞赛获得国家奖两次,共3人,省级奖励46人;在节能减排全国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共16人。此外,近三年来有2名同学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7名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来有2名同学获得湿地使者行动全国奖励。